新华网天津 > 正文
2024 02/11 11:37:15来源: 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一个70万吨的新年“新”愿-云顶国际8588yd

2024-02-11 11:37:15    来源: 新华网
字体:
分享到:

  新华社天津2月10日电 题:一个70万吨的新年“新”愿

  新华社记者 梁姊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傍晚五点有余,结束了巡检的赵鸿健回到宿舍,抖落掉身上的寒气,在不远处食堂传来的笑闹声中,他拿起了手机。

  1989年8月,22岁的赵鸿健来到渤海湾里的埕北油田工作,如今已经是第35个年头了。

  今年是他在海上过的第十九个除夕。海浪潮汐,日升月落总是一样,他在这里的工作却是变了又变——最早是发电工,盯着电站;之后又当机械师,管理设备。

  岁月流转,曾经的年轻小伙儿如今已两鬓斑白,他成了埕北油田的安全监督,上下午的巡检成了他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除夕这天,他的步数仍保持在15000步以上。

  视频电话那头,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一处。他关心了老人身体,询问了年夜饭的菜色,又拜了一圈年。末了,在妻子的询问声中,他说:“初十三就回,在家里过十五。”

  不远处的食堂里,年夜饭开始上桌,食堂师傅忙着调饺子馅。留在油田平台上过年的工人有85个,年纪大的围着电视等着看春晚,年轻点的忙着发微信、刷短视频,几个“00后”正联机打游戏,电视里的音乐声、厨房里的忙碌声和笑闹声,交织成生动的“新春交响曲”。

  “我刚上班那会儿,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赵鸿健说。30多年前,海上平台几乎是孤岛,娱乐只有收音机,还得抻长了天线去外面找信号。

  平台上仅有的两部电话,成了除夕时工人们倾诉思念的唯一途径,“还排大队,说不上一会儿就得换人。”

  今年,有好几个“00后”第一次在海上过年。赵鸿健怕他们想家,寻思劝劝。“人家压根没当回事,跟我说平台能通话、能视频,在海上过年挺新鲜。”赵鸿健摸了摸头,又说了一次:“条件好了啊。”

  很快,年夜饭上了桌。相互拜年时,除了吉祥话,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力争年产70万吨”。

  埕北油田是中国海域首个完全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油田,也是一个“高寿”油田。自1985年投产至今,埕北油田已累计为祖国贡献原油超1300万吨,是渤海油田稠油采出程度最高的油田。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儿,让油田的这个春节更加欢乐。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埕北油田,不久前“喜提”新的中心平台。1月25日,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埕北油田cepc平台投产。

  这是埕北油田的第三座中心平台。cepc平台将高压输电设备与油气设备共建在同一个平台上,相当于在传统平台上安上了一颗岸电的心脏。

  这意味着油田海上自发电将成为历史。通过cepc平台,埕北油田每年减少碳排放约1.2万吨。

  赵鸿健的感觉更直观。“我管电站的时候,柴油天然气轮着烧,声音大,味儿也冲。现在,噪音小了,空气也更清新了。”

  近五年,通过深化剩余油描述、重构注采井网、精细管理油井,埕北油田的产量始终保持历史最好水平。同时,通过滚动扩边增储,埕北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增加20%、可动用储量增加40%,有效支撑持续开发。

  作为一名陪伴埕北油田近35年的油田“老兵”,自己虽然老了,看着“老伙计”重焕青春,赵鸿健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埕北油田早日实现年产70万吨就是我的新年愿望,能为渤海油田上产4000万吨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贡献,我非常自豪。”

  热热闹闹吃完饺子,《难忘今宵》的歌声如约响起。窗外明月高悬,屋内,两名巡检员戴好安全帽,即将出发巡检。千家万户热闹团圆的春节,对于他们来说,也还是成百上千个工作日里平凡的一个。

  “35年了,油田对我就像家一样。”赵鸿健说,“谁说在这儿过年不是团圆呢?”(完)

【责任编辑:冯娟】
网站地图